当前位置:首页 > 专题专栏 > 院感专栏

集束化策略能有效预防新生儿科发生医院感染

发布时间:2021-04-02 15:04作者:院感办 保护视力色:       

一、新生儿病室环境管理

1.建筑布局:建筑布局应当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有关规定,做到洁污区域分开,功能流程合理。


2.病室设置:病室应当设置在相对独立的区域,接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。


3.病室面积:病室床位数应当满足患儿医疗救治的需要,无陪护病室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,床间距不小于1米。有陪护病室应当一患一房,净使用面积不低于12平方米。


4.病室分区:新生儿科病房分医疗区和辅助区,医疗区包括普通病室、隔离病室和治疗室等,有条件的可设置早产儿病室。辅助区包括清洗消毒间、接待室、配奶间、新生儿洗澡间(区)等,有条件的可以设置哺乳室。


5.洗手设施:病室应当配备必要的清洁和消毒设施,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洗手设施、干手设施或干手物品,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。


二、新生儿科环境及物品消毒

(一)病房

图片1.png 


(二)医疗器械、物品等

新生儿病室使用器械、器具及物品,应当遵循以下原则:

图片2.png 


(三)特殊情况

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,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、专人护理,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。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,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,不得交叉使用。

三、新生儿科人员管理

(一)医务人员管理

1.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(室内)工作服、工作鞋。

2.新生儿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,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。

3.医护人员在对患儿进行诊疗、护理过程中应当严格执行查对制度,实施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措施,确保医疗安全。

4.医务人员在诊疗与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“先早产儿后足月儿、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”的原则进行。每接触一次患儿后需洗手方可接触下一名患儿。接触血液、体液、分泌物、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,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。

5.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时,应当严格按照《医院隔离技术规范》等有关规定,实施隔离措施。

6.严格按照《医院感染监测规范》的要求,开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、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目标性监测,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,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。发现有医院感染聚集性趋势时,应当立即报告并开展调查,根据调查结果采取切实可行的控制措施。

7.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。


(二)患儿管理

1.新生儿住院期间需佩戴身份识别腕带,如有损坏、丢失,应当及时补办,并认真核对,确认无误。

2.对有感染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相关病原学检测,采取针对性措施,避免造成医院感染。

3.对患具有传播可能的感染性疾病、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新生儿应当采取隔离措施并作标识。

4.新生儿如出现病情变化需要重症监护者,应当在进行必要的抢救后,及时转入重症监护病房,在转运过程中应当给予患儿基础生命支持。



四、新生儿科医疗废物管理

1.新生儿病室的医疗废弃物管理应当按照《医疗废物管理条例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、处理。



2.医疗废物分类

图片3.png